第228章
- A-
- A+
第二天上午九点半,记者同志到了。
两名记者是骑着自行车来的,说是大清早就从城里出发了。
供销社的一正一副两位主任在门口亲自迎接,苏昭昭也被拉了来。
女记者一见苏昭昭就笑:“没错,就是你!星期日那天我也在人民公园,照片就是我拍的,报道也是我写的。”
苏昭昭扯着嘴角笑了笑,遇事不慌先拍照,这位记者同志倒挺有后世人的精神。
刘主任把人迎进了会议室。
又让人上了茶水。
女记者拿出本子,一坐好就要采访,感觉挺急的。
“我们待会儿还要去趟学校呢。”
刘主任忙道:“那中午就在咱们供销社的食堂吃饭吧。”
随行的男记者道:“这怎么好意思,我们有饭补的。”
“这有什么,记者同志大老远的跑一趟,咱们本就该招待饭食。”
推辞了两下便同意了,有人请吃饭,饭补还能落自己口袋里。
说完采访才算是正式开始。
女记者问,苏昭昭答。
“苏同志可以详细的说一下当天的经过吗?”
“当天……”
以下省略八百字。
苏昭昭以非常平静的语气说完救起小女孩的经过。
女记者又问了很多的问题,比如救人后为什么不留一句话便离开。
在家是如何教育孩子等等。
苏昭昭什么好听说什么,回答得又质朴又感人。
“……我的爱人是一名军人,更是一名战斗英雄,孩子们耳濡目染……”
两名记者在来之前报社的领导就说了,这里挨着部队,住的人大多数都是军属,一救人的那一家人很可能就是军人家庭。
现在听苏昭昭这么一说,果然。
难怪救人后会立马离开,不求回报。
“救人的时候,我看苏同志会人工呼吸和心脏复苏,请问这是你的爱人教你的吗?”
问到这个问题的时候苏昭昭愣了一下,想了想道:“不是,是我在书上看到的。”
“书?请问是什么书?书上会有这些吗?”
女记者和男记者互相对视看一眼,他们是大学生,自认读了很多的书,就没见过有教人做急救的书啊。
难道是国外书籍?
“难道是国外书籍?”女记者问了出来。
苏昭昭摇了摇头,“不是国外书籍,就是我们国内的书籍。”
“书名是什么?什么时候出版的?”
“《肘后备急方》、《金匮要略》。”
“啊?”
他们以为自己听错了。
他们都是大学生,虽然没有看过书,常识还是有的,自然知道这是千年前出版的书籍了。
书上有写这些吗?
“你们没听错,早在两千年前,我们国内便有了急救之法,《肘后备急方》上边便写过,咽芦管人工通气,吹气入口,可供氧。《金匮要略》也记载了心肺复苏的方法。华佗先生中藏经中更强调了心肺复苏的持续性,吹气入口,更递嘘之直至苏醒,活了能语方可停止……”
苏昭昭巴拉巴拉一顿输出,这些话她本来是想说给顾衡听的,可顾衡一直没问,现在记者问了,干脆就说了出来,免得一个个的一提到书,就以为只有国外的书才有急救知识,在急救这一块儿,其实我们比国外早了一千多年!
两名记者是骑着自行车来的,说是大清早就从城里出发了。
供销社的一正一副两位主任在门口亲自迎接,苏昭昭也被拉了来。
女记者一见苏昭昭就笑:“没错,就是你!星期日那天我也在人民公园,照片就是我拍的,报道也是我写的。”
苏昭昭扯着嘴角笑了笑,遇事不慌先拍照,这位记者同志倒挺有后世人的精神。
刘主任把人迎进了会议室。
又让人上了茶水。
女记者拿出本子,一坐好就要采访,感觉挺急的。
“我们待会儿还要去趟学校呢。”
刘主任忙道:“那中午就在咱们供销社的食堂吃饭吧。”
随行的男记者道:“这怎么好意思,我们有饭补的。”
“这有什么,记者同志大老远的跑一趟,咱们本就该招待饭食。”
推辞了两下便同意了,有人请吃饭,饭补还能落自己口袋里。
说完采访才算是正式开始。
女记者问,苏昭昭答。
“苏同志可以详细的说一下当天的经过吗?”
“当天……”
以下省略八百字。
苏昭昭以非常平静的语气说完救起小女孩的经过。
女记者又问了很多的问题,比如救人后为什么不留一句话便离开。
在家是如何教育孩子等等。
苏昭昭什么好听说什么,回答得又质朴又感人。
“……我的爱人是一名军人,更是一名战斗英雄,孩子们耳濡目染……”
两名记者在来之前报社的领导就说了,这里挨着部队,住的人大多数都是军属,一救人的那一家人很可能就是军人家庭。
现在听苏昭昭这么一说,果然。
难怪救人后会立马离开,不求回报。
“救人的时候,我看苏同志会人工呼吸和心脏复苏,请问这是你的爱人教你的吗?”
问到这个问题的时候苏昭昭愣了一下,想了想道:“不是,是我在书上看到的。”
“书?请问是什么书?书上会有这些吗?”
女记者和男记者互相对视看一眼,他们是大学生,自认读了很多的书,就没见过有教人做急救的书啊。
难道是国外书籍?
“难道是国外书籍?”女记者问了出来。
苏昭昭摇了摇头,“不是国外书籍,就是我们国内的书籍。”
“书名是什么?什么时候出版的?”
“《肘后备急方》、《金匮要略》。”
“啊?”
他们以为自己听错了。
他们都是大学生,虽然没有看过书,常识还是有的,自然知道这是千年前出版的书籍了。
书上有写这些吗?
“你们没听错,早在两千年前,我们国内便有了急救之法,《肘后备急方》上边便写过,咽芦管人工通气,吹气入口,可供氧。《金匮要略》也记载了心肺复苏的方法。华佗先生中藏经中更强调了心肺复苏的持续性,吹气入口,更递嘘之直至苏醒,活了能语方可停止……”
苏昭昭巴拉巴拉一顿输出,这些话她本来是想说给顾衡听的,可顾衡一直没问,现在记者问了,干脆就说了出来,免得一个个的一提到书,就以为只有国外的书才有急救知识,在急救这一块儿,其实我们比国外早了一千多年!
我要评论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