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 第687章 >  目录

第687章

  
A-
A+
    那拉氏让众人羡慕,因为胤禛是太子,儿子是世子,只要稳的住,耿氏除非死了才能扶正。
    老八福晋发着牢骚,她没对那拉氏怎么样,但也恨铁不成钢,觉得那拉氏给她们这些皇子嫡福晋造成了不好的影响,让妾侍上位打脸了。
    那拉氏一声不吭,直到老八福晋离去后,双手开始颤抖着,两行泪水急速而落。
    她不停的擦拭着泪水,心里只觉得痛苦的要死了,她求而不得太子妃之位,终于被耿氏给拿去了。
    如果再有机会,再给她一次机会,她一定一定稳住自己。
    一定养好自己的儿子,一定再不给儿子娶侄女,一定保住儿子的孩子。
    也一定再不会和胤禛对着来,她会一直隐忍下去,隐忍到儿子顺利登基为止。
    明明从前她也想过隐忍到儿子上位再清算一切的,可偏偏就大意栽了。
    寺庙里,那拉氏因为耿静晗成为太子妃而难过,民间百姓们则高兴的很。
    大清的学子们也都认同耿静晗封为太子妃,不仅是汉人学子赞成,还有更多的原因是耿静晗的功劳。
    她改良的种子,让粮食增加,大大的解决了百姓的饥饿,让不少人都能吃饱饭了。
    现在只要不是天灾人祸,只要你勤劳肯种地,都不会饿肚子了。
    当然,天灾还是不可避免的。
    但大清国库也充足,发生灾祸的时候,朝廷也能及时的救援和补给。
    相比从前来说,灾民也大大的减少,百姓的日子也肉眼的好过起来。
    还有的就是因为弘星,弘星的优秀出众,让天下学子都崇拜不已。
    他的事迹都在大清传播着,甚至说书先生每天在茶楼声情并茂的讲弘星在外打仗的事。
    这也是胤禛有意,让弘星那边的记录官,把弘星的事迹传出去。
    为儿子宣扬造势。
    所以弘星在民间的名声一直很好。
    耿静晗都说胤禛,“禛郎总是为弘星着想,怎么不为自己多想想?”
    胤禛是太子,但名声不算好,可这人好像不在意自己的名声。
    对于朝臣们的微词和不好的印象,他都没有想过去改变。
    他坚持自己的理政治国方式。
    有功就赏,也不吝啬自己的夸奖。
    但对于一些不作为的官员也是一顿的批骂。
    一些大臣更是经常被他怼的哑口无言。
    “我不需要好名声。”
    胤禛的话让耿静晗不认同,哪有人不需要好名声的,可以改善的时候,自然改善一番呀。
    得罪了文人,背上的是千年的骂名。
    而胤禛得罪的可不止是文人,虽然老三老八还有十四这些看起来沉寂下去了,朝堂上官员好像也安分了,胤禛在民间的名声并没有多少好转。
    耿静晗可是知道胤禛被骂了几百年的。
    “如今朝廷各地多腐败,我若再平和,不利于往后整顿朝堂。”
    说白了,就是康熙宽仁,胤禛就严格些。
    耿静晗是知道胤禛想整顿朝堂腐败风气,肃清乱相的。
    只是现在碍着康熙不好动。
    “这大清始终要交到弘星的手中,诺大的国家再加上星耀国,隔着海域管理更加难管。大清这边,我若不在有生之年肃清朝堂,将来弘星就会面临诸多的问题。”